close

為何大部份的人買股票會賠錢?

大概有三種原因:

1.      不懂股價漲跌的基本道理

2.      分不清「知」與「不知」:投資人常根據不可知的東西在做決策

3.      被股價的變動蒙蔽:不能謹守投資準則,什麼股漲就說它好。

大部份的人買股票是用猜的,買賣股票真正的因素是股價在漲或跌,基本面、技術面都只是幌子,這是用眼睛在做投資,而非用大腦。

 

巴菲特的選股原則僅有六點,靠這六點就成為世界首富:

1.      大型股(每年稅後淨利至少5000萬美元

2.      穩定的獲利能力,對於未來的計劃或具轉機的公司沒興趣

3.      RoE且低負債

4.      良好的經營團隊

5.      簡單的企業

6.      出價(在價格未確定前,請勿浪費雙方太多的時間)

 

RoE是巴菲特最重視的指標,用來衡量一家公司的好壞。一般的人較常以成長性來選股,但它會出現幾個盲點:

1.      很容易套在高點,很多成長股常常只好那一兩年而已,而且我們不知道現在的股價是否已反映了所預期的成長率, 這個預期也可能看錯。

2.      有些公司的成長全程相當可觀,只是其中一、兩年中斷而已,這時候很可能有人就先跑了,等恢復成長,想再補回來,往往股價卻已先漲一段,只能徒呼負負。

3.      有些公司每年的成率只算中等,但續航力卻是驚人,經年以穩健的力道向上,長期下來總成長幅度卻最可觀。

 

不是獲利成長就一定有價值,還要看它投入的資金為何,若需要資金卻只能產出低報酬的公司,成長對投資人來說反而有害。內在價值應該由RoE來定義,因為能幫股東賺錢的公司才有價值。空有成長,而不能維持高RoE, 無益。單以低股價淨值比、低本益比、高股息收益率的方法買進股票,也不叫做「價值投資」,股票更不能一刀切成價值型與成長型兩種。

 

內在價值由RoE來定義,所以股價在冥冥之中,會沿著RoE所構成的價值線上下擺動,它的振幅或許暫時受到外在因素影響,如利率的升降、消息面的多空等,但總沿著RoE上下擺盪。

 

檢查財務報表是投資前最基礎的工作,投資人不必了解複雜的會計報表編製細節,只需從投資的角度來解讀。其實選股最好、最快,也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看財務報表。巴菲特在做併購前,都是先看公司過去三年的財務報表。

公司的主要報表有兩種:

損益表

 

淨利 = 營業利益 (營收 成本 (材料、折舊、人工) 費用(行銷、研發) + 業外收入 (利息、投資、處分資產、匯兌)

 

資產負債表:

 

資產 = 負債 + 股東權益 (股本、保留盈餘)

每股盈餘(EPS) = 稅後淨利/股數

股東權益報酬率(Roe) = 稅後淨利/期初股東權益

 

選擇高RoE股最難確定的一點是,它能否一直好很久?因此,我們有興趣的是,過去幾年的RoE能穩定向上,或維持在一定水準的公司。而配得出現金的公司,有比較高的機率維持穩定的RoE, 因為配得出現金,淨值不愈吃愈胖。但這還不是絕對的,仍須在檢定幾項特質:

1.經久不變的產品:銷售的產品經久不變是得以維持高獲利的重要特徵,因為它變化不大,原先的優勢比較容易保持,被新產品或新技術替代的機會也較小!

2.獨占/名牌/高市占率

3.多角化能力強。

以上的準則我們稱為必要條件,有選股時要一一嚴格檢定;另外我們還設了兩個充分條件,所謂充分條件是指會納入考慮,但不一定要絕對遵守的準財。

1.      上市未滿兩年者少碰

2.      年盈餘高於新台幣5億元的才買

 

除了兩點充分條件,投資人也應查看一下資產負債表上幾個最可能被動手腳的項目,包括現金、應收帳款、存貨。這幾個數字要看它過去兩年逐季的趨勢,包括金額和周轉率的變化,金額要看它有無暴增,周轉率看它有無降低。

 

而回顧過去幾年的股價表現,也是研究股票非常重要的一步,這可以讓你:

1.      不會迷失在短線變化

2.      找出股價上漲的道理

3.      驗證並堅信自已的投資原則

 

買股票的原則只有一條,即等便宜再買,所謂便宜是指12倍本益比以下,當然能買到愈低愈好。

能撿便宜的時機有二:一是大盤的颱風來時:如融資斷頭、政府基金進場護盤、SARS就是颱風來的時該,這時候就進場買股票。

二是好學生月考考差時:指的是一次性的損傷,沒傷到筋骨的才能買。

 

賣股三原則:

1.      壞了(RoE<15%)

2.      貴了

3.      換更好的

 

買股票的第一點,即要分清楚什麼是我們所知道的,什麼是不知道或不可知的。投資要根據可知的去做決策。

我不知道:

1.      明天、下個月或下一季什麼股票會漲?

2.      某公司下個月營收,明年、後年獲利預估?

3.      某股會漲到多少元?壓力?支撐?

4.      大盤年底會漲到幾點?

 

我只知:

1.      抱牢「能維持高RoE」及配得出現金的股票

2.      過去五年RoE大於15%的公司,下一年度RoE仍會大於15%的機率是70%

3.      預測股價漲跌是不可能的。

 

巴菲特理論中最強調「確定性」, 投資人在做評估時要考慮:

1.      長期不變的好公司特質,可以衡量的確定性

2.      經營階層有效運用現金,可以衡量的確定性

3.      企業獲利回報給股東,可以衡量的確定性

 

投資人常常本末倒置,花太多時間在看盤、解盤,對於真正應該下工夫的選股,反而很隨便,都只道聽途說。花時間解盤實在沒必要,因為那是最沒營養的東西,只是看圖說話而已,沒有預測價值。財經節目有很多分析師,哪裡是在分析,只是在練憨話,沒影沒跡的話講一堆。分析師最愛說「不要追高」,這表示他措手不及,股價已經漲一段了;至於「逢低承接」,他給的價位都是隨口說說,不具參考性。「高出低進、波段操作」,這句話是廢話中的經典。

 

均線理論、葛蘭碧八大法財,更不是什麼大道理,只是畫一條界定線而已,在線內就看多,跌到線外就看空。畫一條線沒學問,但用均線就可以唬人,而且還能很優雅的改變看法,不必跟人道歉。而有些人在找不到股價下跌的理由時,總會隨口說籌碼太亂。籌碼零亂就會跌, 集中或穩定就易漲嗎?其實不然。即使所有股票都被你收走了,只剩一張在外流通,而你已無力再收購那一張股價,這時只要投資人不認同股價,每天用跌停板殺那一張,你手上占股本絕大多數的股票也會跟著跌停板。所以一張股票就可以決定所有股票的價值。所以全世界沒有人護得了盤,主力、金主、公司派與政府都不能。

 

學投資就像在練功夫,高人指點只是節省從「眼」到「頭」理解的時間,從「頭」到「手」的實作,還須靠自已苦練。練功要邊練邊看秘笈,才能調好架勢,先是看整理的重點還不夠,一定要念幾篇巴菲特寫的原文,才能真正體會。波克夏年報,未念過三遍之前,千萬不要投資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ikkychen 的頭像
    nikkychen

    妮姬 の小部

    nikky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