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多數人來說,退休似乎相當遙遠,20幾歲忙著工作,30歲規劃成家夢想,40歲煩惱小孩教育, 50歲以後,開始意識到退休問題,但孩子也大了,或許還需買家、成家的支持。到了60歲,退休已經迫在眉睫,口袋卻可能已經所剩無幾。
在許多先進國家,都會要求勞工從開始工作起,便必須從薪水提撥一筆基金作為退休準備。台灣目前的勞退新制,似乎也有向先進國家看齊的味道。然而,根據規劃,若以投保級數最高的薪資計算,選擇按月領,退休後,每個月可領到最高的退休金也不過近3萬元左右。若加入通膨因素,這樣的所得,大概只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。更何況國家財政負擔愈來愈重,年金制度會不會破產,也是一種隱憂。
要如何規劃退休金?以下是三位理財專家的建議:
一、未妥善規劃 退休是災難 (保德信人壽 壽險顧問 袁媛)
袁媛的退休規劃主要以保險為主,保障型的壽險、意外險、醫療險,她是採取到三角形的規劃方式,也就是說自己的儲蓄與年金保險占比例最高,最少則是政府給付的勞保或國民年金。袁媛認為,退休規劃是愈早開始愈好,先設定好自己的退休需求,有紀律地在收入中提出固定比例長期執行,才能達成目標。
二、用基金累積老本 (第一人壽協理 呂弘毅)
呂弘毅的退休理財規劃中,保險所占的比例大約只有2成,8成來自於基金。而保險規劃以打底為主,並不推薦買儲蓄型的保單。為了存退休本,呂弘毅主要投資標的為共同基金。不過,他也表示,基金絕非某些媒體宣傳的「傻瓜理財工具」, 也不宜長期持有而不換投資標的,雖然基金不需要每天進出,但跟股票一樣,其實是每季或每半年就要檢視一次績效,甚至在環境變動大時,還要每月review 是否需要調整投資組合。呂弘毅建議,若是要當作退休本的基金,操作務必保守為宜。只要報酬率超過30%以上,就可以考慮獲利了結,或者至少先減碼觀望一段時間,再決定是否繼續投入、持有或轉換標的。
三、萬能保單 可攻可守 (安聯人壽經理 程韻茹)
青壯族群一定要把退休儲備,當作每月固定開銷的一環。不然年紀一大,每月平均要儲備的錢更多,更沒有機會存錢。對於累積退休金的標的,程韻茹認為,變額萬能壽險具備投資商品的靈活度,又有長期壽險的延展性,是一個可以照顧退休生活,又可兼顧投資報酬率的理財工具。除了累積退休費用外,變額壽險保單還可以搭配各種類型的附約,提供個人殘疾與醫療風險保障。等於是用一張保單,就可以完成退休規劃與保險的需求。其實,只要想省,年輕上班族一個月存個3到4千元,若每累積,在複利效果下,退休後,每月過富足的生活並非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