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出道時,蔡依林曾被專業音樂人評為10大爛歌手。然而這十年來,蔡依林為求完美體態,長年努力控制體重,穿著打扮也走在時尚尖端,成為台灣的「時尚教主」;曾被譏為「舞蹈白癡」的她,每天十幾個小時不斷練習。近幾年來她挑戰人體極限,像是專業彩帶舞、無重力旋轉彩帶。今年,她更挑戰芭蕾舞中最高難度的動作「鞭轉」,這是連芭蕾舞者都得苦練20年才練成的境界,她硬是濃縮到兩個月苦練而成。
身為金曲獎最年輕的「最佳女歌手」,蔡依林每張專輯都坐上唱片銷售冠軍寶座。很多人說,蔡依林不是天才,是靠努力才有成的「地才」,蔡伊林自己也說:「我相信努力一定會成功。」
社會趨勢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「異數」這本書中,歸納多位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:「真正的專精,必須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。」Gladwell指出,要成為某一領域的高手,需要十年的功夫,而10年代表著1萬小時的苦練。事實上,許多成功者在專業領域用功之勤,不用幾年就達到1萬小時的境界。
「1萬小時成功論」不只用於一般人,連所謂的神童、天才也不例外。Gladwell說,心理學家研究天才的生涯,發現成功的關鍵在於「準備」,而非才能。1萬小時,是成為達人最基本的要求,問題是,為何只有這麼少人能勤耕1萬小時,坐上專業領域的第一名?他們與一般人的差別就在於:
- 因為熱愛,所以堅持
- 吃苦當吃補,不輕易退縮
- 130分的自我期許
很多的頂尖人物在各自領域裡努力的時間,都遠遠超過1萬小時,即便功力已達「PRO級」,仍然勤奮學習不輟,因為「每天都要進步,才有機會和別人不同。」
蔡依林曾說:「如果滿分是100分,我會準備到130分,剩下的留給別人扣。」對苦熬超過1萬小時的蔡依林來說,100分還不夠,「還可以更好」的自我期許,是她偏執狂般努力的動力來源。「不進則退」,成功的路沒有終點,1萬小時只是人生的第一個門檻,越過後還要繼續往前走,否則你留在原地不動,在後頭追趕的人,終究有一天超越你。